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中心)程召平、段艳华团队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期刊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 (IF: 9.1)发表题为“The feasibility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dynamic 18F-fuorodeoxyglucose PET in Takayasu’s arteritis: a pilot study”研究成果,第一附院段艳华为第一作者,第一附院程召平和附属省立医院王锡明、陈力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术提升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既往研究表明PET/CT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K)患者活动性炎症的检测敏感性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被视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PET半定量评估容易受到各种生物学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对病变的疗效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全身动态PET参数成像可以提供绝对定量参数,消除各种因素对病变的影响,是一种更为可靠的定量评估新方法。本研究创新性的将该方法用于动脉炎患者活动性炎症的监测,结果表明,与传统PET相比,全身动态PET参数成像可以获得更优的病灶可检测性及更高的靶本比,揭示了动态PET在早期发现活动性炎症和监测TAK患者复发方面的增益价值,在未治疗和复发的TAK患者中均得到证实。同时,我们的研究为动态PET参数成像探索TAK患者全身代谢提供了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259-023-06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