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26 点击量:

各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关细胞属性的动态演变及调控网络为研究切入点,突破科学与技术瓶颈,建立再生医学研究新范式;创建再生修复研究的新模型、新技术与新方法,解码再生修复的多维度、多尺度信息,全景式绘制再生修复过程的关键细胞与分子调控网络;阐释损伤组织器官再生修复障碍的病理基础与关键调控机制;在解码组织再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促进重要组织和器官再生修复的有序调控与干预新策略。

  二、核心科学问题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中再生细胞属性演变及其调控的多维信息解码;逆转再生修复障碍与促进再生的有序调控策略。

  三、2025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布局,针对再生医学核心理论、临床实践难题和关键工程技术,注重采用生物医学工程、虚拟器官系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数学建模与3D打印等多学科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开展交叉研究。2025年度拟重点资助如下研究方向:

  (一)培育项目。

  1.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新模型、新技术与新方法。

  针对重要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及障碍,围绕体内外研究需求,开发可模拟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的新模型、技术与方法。鼓励基于虚拟器官和数字孪生技术,借助AI优化设计和3D打印,构建多维信息可视化、动态采集与整合的新型实验平台及研究范式,包括建立虚拟器官与物理建模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再生模型;发展实时动态监测与多尺度分析的创新性成像、检测与数据解析技术;探索AI辅助的组织器官再生过程数据处理与优化算法,用于增强再生机制的预测能力,推动定量化和精准化研究。

  2.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多维信息解码。

  综合应用多组学技术、人工智能与虚拟系统模拟等多学科方法,系统解码再生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属性变化与调控机制,揭示再生过程中细胞-微环境-器官层级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动态网络,重点发展单细胞与时空多组学结合的分析方法,解析再生修复过程中的细胞谱系、信息流动态演变及关键节点;构建再生功能重建过程及器官内外系统协同机制的虚拟模型与系统;研究跨组织、跨年龄甚至跨物种再生能力差异的关键机制,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再生调控网络解析框架。

  3. 组织器官再生与结构功能重构障碍的机制。

  在损伤后组织器官再生过程中,解析障碍发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以及特定微环境(如缺血、炎症、纤维化)的影响。同时,结合虚拟器官技术,开发精确高效的修复障碍预测与建模工具,探索缺血、炎症、纤维化等因素对器官再生与功能重建障碍的影响机制;探讨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的系统性调控对再生修复障碍的作用;借助虚拟系统与3D打印等构建再生修复障碍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4.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有序调控与干预策略。

  基于再生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与调控机制,探索综合性生物、物理、化学干预手段,制定高效的再生修复干预策略。鼓励结合AI优化、多组学分析和3D打印等技术,建立面向精准再生与功能重建的技术体系,激活内源性再生能力及靶向调控微环境;进行基于AI与虚拟器官技术的干预策略设计与调试;优化干细胞、类器官、组织工程等技术用于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构建在体替代组织、器官创新路径,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

  (二)集成项目。

  重要脏器、组织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干预策略集成研究。

  整合虚拟器官、人工智能、单细胞多组学、3D打印等多学科技术,围绕重要组织器官(如心、肝、神经、肾、骨关节等)的损伤修复,系统解码再生过程中关键细胞功能的动态演变与调控机制,开展个性化、场景化的精准调控研究,解析脏器及其亚单元(如组织区块、特定细胞群)的再生修复障碍机制;聚焦基于临床应用的组织器官再生多技术集成优化;探索促进重要组织、器官再生的有序干预新路径,完成机制研究到临床场景的高效过渡与转化再生障碍的机制及促进其有序再生修复的调控干预新策略。

  四、2025年度资助计划

  2025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约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6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11-20281231日”;拟资助集成项目5-7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4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11-20281231日”。

  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五、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可于2025929日起登录系统在线填报,科研部受理提交时间截止至202510916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计划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本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集成项目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合计人数不超过9人。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项目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方向要求,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的贡献。

  项目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目标和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5)由于医学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涉及人和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注意在项目申请及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针对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包括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电子申请书应附扫描件),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6)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部委关于“伦理和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研究的项目申请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项目申请,应具备生物安全设施条件,随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或合作研究单位生物安全保障承诺,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申请项目将不予资助。

  2.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六处

联系电话:010-62328775

科研部联系人:王海军 0531-59556821


科研部

2025827


上一条:发布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
下一条:赋能药物创新的RNA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