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快讯 · 成果动态 · 正文

成果动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张福仁/刘红课题组重磅研究:中国最大规模大疱性类天疱疮15年随访数据首度公开!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30 点击量:


1018BP患者死亡和CROT结局的Kaplan-Meier曲线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张福仁/刘红课题组通过对101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患者的长期随访,揭示了中国BP人群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构建了BP预后精准预测模型。相关成果以“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结局和预后:一项为期15年的中国研究(Clinical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bullous pemphigoid patients: A 15-year review in China)”为题,于2025年3月1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临床皮肤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257-025-00925-z

BP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可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随着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BP发生率逐年上升。BP的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往往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许多患者因担心副作用而停药,导致复发甚至危及生命。BP患者可否治愈(Completely remission off therapy, CROT)、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哪些,尚不明了。

课题组依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理转诊确诊中心)疾病队列,系统分析了1018例BP患者的预后和相关因素,发现1年、3年、5年累积CROT率分别为10.9%、32.9%和47.5%,影响CROT的因素包括延迟诊断时间、基线抗BP180抗体水平和治疗方案;1年、3年、5年BP患者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2.8%、31.2%和34.5%,影响因素包括发病年龄、体表受累面积、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IF)检测IgG和C3双阳性沉积和治疗方案;本研究还构建了CROT和死亡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为临床医生管理BP提供了参考工具。

本研究是迄今中国样本量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BP预后研究,填补了中国BP患者长期随访数据的空白,研究结果为今后优化诊疗方案,改善预后提供了基础数据。

该项目获得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山东省皮肤性病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临床-基础联合创新团队等项目支持。


上一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赵家军团队在甲状腺疾病诊断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下一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张福仁团队发表全球皮肤病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为即将到来的WHO决议提供依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