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快讯 · 成果动态 · 正文

成果动态

附属省立医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殷青青团队在间歇性禁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2/24 点击量:

IF调控神经炎症的中枢与系统机制示意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殷青青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张宗勇教授团队合作在间歇性禁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间歇性禁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机制和治疗潜力(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为题,于20241212日在线发表于《代谢》(Metabolism)杂志,论文链接:doi: 10.1016/j.metabol.2024.156104

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是一种进食与禁食交替进行的饮食模式,其禁食持续时间因具体实施方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IF源于生物体的进化适应机制,通过限制热量摄入,引发细胞能量代谢从葡萄糖向脂肪酸和酮体的代谢转换。与持续性热量限制相比,IF周期性进行能量限制,能更显著地激活细胞保护机制和代谢重塑能力。

大脑是哺乳动物的高代谢器官,仅占体重的2%,却消耗约20%的静息代谢能量。在进食状态下,大脑以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通过刺激GLP-1分泌,增强胰岛素释放与葡萄糖利用,并优化神经元糖代谢及认知功能。然而,在禁食后,代谢切换至脂肪酸及其衍生的酮体(如βHB)。βHB通过MCT转运至大脑,进入TCA循环,为神经元提供高效能量,同时作为信号分子激活CREB等转录因子,增强线粒体功能和抗应激能力。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葡萄糖代谢障碍常引发能量危机,酮体作为替代能源,可缓解线粒体功能障碍并改善代谢紊乱。IF通过降低胰岛素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促进神经元葡萄糖利用,从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代谢失调。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IF在改善脑能量代谢障碍、缓解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方面的多维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明确其通过调控神经营养因子、线粒体功能、自噬及肠-脑轴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这些发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深化了对IF在神经保护机制中的作用的科学认知,为精准医学背景下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开发奠定了理论框架。未来需结合遗传背景、性别差异及疾病进程等因素,优化IF的个性化应用策略,并进一步探索其与其他治疗手段的协同效果。此外,大规模、长期随机对照研究对于全面评估IF的长期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至关重要。本工作为IF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相关慢性病干预工具的科学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持,并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出了新的思路。

该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上一条: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宋娟在生物相容性介电近零材料用于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下一条: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医学科技创新中心陈启鑫团队在脂滴膜标记的分子探针工具用于脂代谢药物评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研部